点滴- 分析 概念

487次阅读
没有评论

整体来说,日语的语法结构是无关于翻译成中文的。有关系的只有“修辞”,因为日语是SOV的结构,
而中文的结构是 SVO,再加上各种组合,在语法上找规律翻译成中文只是一种寻找快速的方法。

全国で相次いだ充電スタンド撤去 異業種タッグで反転後押し

全国内的充电桩的相继撤去。

在中文这样说反而是麻烦而且效果不好。直接说,国内的充电桩相继被撤去。

原文的意思也应该倾向于是被动式,撤去的主语不可能是充电桩,所以充电桩只能被(人)撤去。

原文没有说被说撤去,所以一般句式不符合,更好的结构是被动式。

原文如果要补充结构的话,应该是:
全国で相次いだ充電スタンド撤去のこと。


留一个研究议题在这里。 关于【翻译导致的信息量减少(熵~跟物理学定义的熵是有点出入的),但同时因为【涌现】(附加感情后)作用后,反而导致【熵】(语义量熵)增加的现象。

这有点反直觉,翻译的正常来说是【熵】减少才对,但是翻译完成的内容,反而比原来的日文是【熵】增加的。(原因是母语、[所处]社会环境语言的影响,[母语]里的背景的情感信息更多[丰富]。)


分析过程中推出的新议题。 词语的[信息量层次问题]。 比如:[丰富]的信息量层次比[多]要高,[【丰富】包含着【多】]

正文完
 1
评论(没有评论)